今年以来,随州市农村经济发展以高质量为引领,以实施乡镇振兴战略为契机,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方向,实现了稳定增长。
一、农村经济发展平稳
(一)种植结构小幅优化。
预计全市夏粮产量24.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蚕豌豆种植面积扩大明显,预计产量达到990吨,同比增81.1%。从种植面积比重看,谷物占比略有下降,从去年的96.2%下降到95.9%,薯类和豆类有小幅上升趋势。夏油方面预计油菜籽产量达到4.82万吨,同比增3.8%。
(二)特色产品增产增收。
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26.03万亩,同比增1.5%,预计总产量68.79万吨,同比增1.9%。其中食用菌产量2.87万吨,同比增1.8%;优质桃面积11万亩,同比增5.3%,产量17.47万吨,同比增11.3%。茶园采摘面积11.41万亩,增幅1.3%,产量1508吨,同比增10.9%。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7421元,同比增8.3%。
(三)水产养殖提质增效。
上半年,预计水产品产量4.45万吨,同比增2.6%。今年春投春放优质健康鱼种9600吨,同比增1.5%,鱼苗孵化产量23亿尾,同比增长4.5%。截止5月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2.21万亩,新增1.56万亩。
(四)外出务工略有减少。
上半年,外出从业人员51.45万人,同比降1.0%。其中,省外务工人数最多,达到30.05万人,占总数的58.4%。东部是外出务工达到23.46万人,占总数的45.5%。北上广三个城市最受青睐,以广州为最,有7.78万人选择了在广州就业。
二、乡村振兴稳步实施
(一)农村环境持续改善。
524个村(居委会)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和垃圾分类试点,849个村级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逐步实施封场和生态修复,56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完成整治,37个镇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基本建成,3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管网、支管网建设和设备安装。规模养殖场已完成治理60家,市级十条河流河道陆域面积200米周边规模以下养殖场已关闭6家。全面禁止水库河道投粪投肥养鱼和拦汊养殖,净化了养殖水体环境。
(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乡村旅游点,受到周边城市游客的追捧。有山里民宿、琵琶湖璞素酒店、桃源客栈、慈云居民宿等一大批精品民宿;有将采摘与娱乐相结合的大洪山花果海;还有一大批度假村、采摘基地,可以摘农家菜、品农家饭、赏古村落,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上半年,乡村旅游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人均消费超过460元。
(三)本土品牌逐步壮大。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申请“随州香菇”、“随州香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阿里巴巴合作签署了香稻全产业链合作协议,将把“随州香稻”品牌做响,把优质稻产业做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品种改良进程、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湖北绿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动工,养殖基地占地375亩。广水兴鹏公司千万只王鸽熟食加工项目基地建设土建部分已基本完工,预计熟食加工将于7月底投产,投产月加工可达20万只。
三、快速发展仍有所限
(一)受气候影响中稻栽种面积不理想。今年入夏以来,我市气温持续偏高,降雨偏少,有效蓄水量严重不足,虽然6月5-6日下了一场及时雨,但仍未根本解决旱情,夏播夏插进度滞后。据农业部门统计,截止6月13日,全市已播种面积占计划面积的87.0%,同比降13.1%。其中水稻已播(栽)面积同比降19.7%,预计今年我市水稻面积将减少。
(二)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发展前景不明朗。生猪存栏数量持续下降,上半年生猪存栏109.3万头,同比降0.6%;其中能繁母猪12.5万头,同比降0.4%。受市场产能降低影响,二季度活猪销售均价16.5/公斤,同比增47.3%,猪肉价格30元/公斤,同比增50%,养殖生猪效益大增。但受疫情仍在持续的影响,养殖户多谨慎观望,可能推动市场价格进一步走高。
(三)受自身素质制约农民工择业范围不广阔。据年报数据显示68.3%的外出农民工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低学历造成了外出就业可选择的职业不广,主要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从上半年外出从事行业数据看,农民工外出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占总数的93.9%。其中第二产业人数达到27.28万人,占总数的53.0%,主要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分别达到10.6万人和13.6万人。第三产业人数达到21.06万人,占总数40.9%。